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栽培技术 >> 其他 >> 内容阅读
爱绿士生菜关键栽培技术
回答公司:  添加时间:09年07月24日  点击数:

生菜富含维生素、烟酸、叶酸和矿物质,其含有的葛芭素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利尿的功效。其生食清脆爽口,特别鲜嫩,具有清热、消炎的作用。近年来,食用人群不断扩展,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生菜特性及品种选择
生菜为菊科葛芭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生菜因其根系浅,叶面积大,因此不耐干旱。生菜喜微酸性的土壤,要求土壤通透性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生菜主要有长叶、皱叶(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3个变种,其中,散叶类型生菜营养生长期对光照强度要求不严格,适于保护地栽培。我国栽培的主要是皱叶和结球生菜。美国大速生属于皱叶生菜的优良品种。
2 栽培技术
2.1 季节选择
根据生菜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一般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种,当年11月至翌年5月收获,夏季炎热的地区,秋季栽培时要注意采取降温措施,并注意先期抽蔓的问题,应选用耐热、耐抽墓的品种。
2.2 培育壮苗
生菜种子小,育苗每公顷需苗床300~450m2,用种量375~450g,发芽出苗应具备良好的条件,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
2.3 苗床准备
当旬平均气温高于10℃时,可在露地育苗,低于10℃时,需要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夏季育苗要采取遮荫、降温、防雨涝等措施。苗床土力求细碎、平整,每平方米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kg、磷肥0.1kg,撒匀,翻耕,整平畦面,在畦面上撒一薄层过筛细土。每公顷用芽前除草剂30%施田补乳油1.5L,在播前1d均匀喷于畦面。播种前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随即撒籽。
2.4 种子处理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发芽适温为15~25℃,25℃以上时发芽率明显下降。为了促进发芽,应进行催芽处理。其方法是:先用井水浸泡约6h,搓洗捞取后用湿纱布包好,注意通气,吊于水井水面上催芽或将种子用水打湿放在衬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置放在4~6℃的冰箱冷藏室中处理24h,再将种子置于阴凉处保温催芽,当有8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为了播种均匀,播种时将处理过的种子掺人少量细潮土,混匀,再均匀撒播,覆土0.5cm,冬季播种后盖膜,以增温保湿,夏季播种后覆盖遮阳网或稻草,以保湿、降温、促出苗。
2.5 苗期管理
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12~20℃,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6~20℃,夜间10℃左右,不同季节温度差异较大,一般在4~9月育苗,苗龄25一30d,9~10月育苗,苗龄在30~40 d,1月至翌年2月育苗,苗龄在40~45d。
2.6 定植
当小苗具有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散叶生菜株行距为10~15cm。定植时要尽量保护幼苗根系,以提高成活率。春、夏、秋季露地栽培可采用挖空栽苗、后灌水的方法,冬春季保护地栽培,可采取水稳苗的方法,即先在畦内按行距开定植穴栽苗,苗后浅覆土将苗稳住,在沟中灌水,然后覆土将土佗埋住。这样可避免因灌水后地温降低给缓苗造成不利影响。
3 田间管理
3.1 浇水
缓苗后要视土壤墒情和生长情况掌握浇水的次数。土壤表面发白时即要进行浇水。春节气温较低时,水量宜小,浇水间隔的日期宜稍长;生长盛期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湿润,控制田间湿度不宜过大,以防病害发生。
3.2 中耕除草
定植缓苗后,应进行中耕除草,以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也可用苗后选择性除草剂“盖草灵”化学药剂除草。
3.3 追肥
以底肥为主,底肥足时生长前期可不追肥,随浇水追1次氮素化肥,促使叶片生长:15~20d后追第2次肥,以氮磷钾复合肥较好,每公顷施用量25~30kg。.
4 病虫害防治
生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潜叶蝇、蚜虫、蓟马等。生菜大都用以生吃,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应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
4.1 霜霉病
4.1.1 病害诊断 
主要为害叶片。多下部、外部叶片先发病,向全株叶片蔓延。叶片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上长出白色霜状霉,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导致全叶变黄枯死。 致病菌为莴苣盘梗霉。孢囊梗单生或2~6根束生,无色,无分隔,叉状对称分枝4~6次,主干和分枝呈锐角,孢囊梗顶端分枝扩展成小碟状,边缘长出3~5条小短梗,每一小柄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单胞,无色,卵形或椭圆形,无乳状突起。
4.1.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秋播莴笋上,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多间接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少数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也可穿透表皮浸入。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囊,借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 孢子囊萌发适温6~10℃,侵染适温15~17℃。此病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秋季发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多、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易发病。
4.1.3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如红皮莴苣、万年、玛来克、尖叶子、青麻叶莴苣。(2)高垄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中耕松土,切忌大水漫灌,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3)重病田应与非菊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4)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摘除病叶深埋。收后清洁田园。(5)发病初期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菜菌清可溶性粉剂400倍液。
4.2 细菌性斑点病
4.2.1 病害诊断
 主要为害叶片,一般仅结球叶片发病,叶缘或叶缘附近先发病,初为水浸状,后变干呈薄纸状,现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的油浸状病斑。叶片其他部分现红褐色斑点,有的数个病斑连片,渐软化,但不造成腐烂。有的在茎的中心有黑色至绿色硬腐组织,植株衰弱时沿底部叶片的叶脉扩展到根部,引起根腐。致病菌为边缘假单胞菌边缘致病变种。菌体杆状,极生1~3根鞭毛,短链生,具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在KB培养基上产生明显绿色荧光。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圆形白色,薄且平滑,边缘整齐。
4.2.2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菜窖里及田间生长着的病株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通过雨水、昆虫和灌溉水传染,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寄主。气温低、湿度高条件下易发病,一般早春和晚秋发病重,重茬、低洼、积水及虫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
4.2.3 防治措施 
(1)与其他蔬菜进行轮作。(2)选用无病种子。(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土壤高湿条件出现,实行畦作或高垄栽培,采用地膜覆盖,雨季加强排水,及时消灭害虫、杂草。(4)及早拔除病株,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5)发病初期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
4.4 菌核病
4.4.1 病害诊断
菌核病是茎用莴苣普遍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侵染茎基部,染病部位出现不定形、湿润状退色的病斑,迅速扩大,颜色变黑褐色,病部变软逐渐腐烂,严重时整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先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后集结成团转灰褐色至黑色,硬度加大,不定形似鼠粪贴附在病部表面称为菌核。
4.4.2 发病规律
此病是由一种称为核盘菌的真菌侵染引起的,此菌寄主很多,除莴苣外,十字花科、茄科、豆科以及瓜类、胡萝卜等多种蔬菜都可受害。春季遇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核即萌发放射子囊孢子,随气流或风雨传播,从植株衰老组织或伤口侵入,菌丝在组织内寄生并分泌水解酶使寄主细胞崩解而组织软腐。病部长出的菌丝也能通过接触侵染邻近植株。平均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大于85%,利于发病。连作地、菜田地势低、种植过密、偏施重施氮肥等发病都较重。此病防治措施如下:(1)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株留种,若种子混有菌核,可用过筛法或10%食盐水浸种汰除,清水洗净后播种。(2)加强耕作管理。与水稻轮作可减少大量菌源;播前清园,翻晒土壤,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灌排;勤除杂草,及时清除病、残、老叶以利通风降湿;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撒少量石灰。勿偏施重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4.4.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下列药剂喷施:(1)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5 黑斑病
4.5.1 病害诊断 
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褐色斑点,扩展后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15毫米,褐色至灰褐色,具有同心轮纹。在田间一般病斑表面看不到霉状物。致病菌为微疣匍柄霉。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5根束生,褐色,顶端色稍淡,基部细胞稍大,顶端常较宽或膨大,呈截形,有1~6个隔膜。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单生,淡褐色至褐色,无嘴喙,具纵横隔膜,隔膜处有缢缩,充分成熟后,表面具微疣。
4.5.2 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在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暖潮湿,阴雨天及结露持续时间长,病害易流行。在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重。
4.5.3 防治措施 
(1)使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50%扑海因拌种。提高植株抗病力。(2)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3)实行轮作制,不与菊科蔬菜连作。(4)及时打去老叶、病叶并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5)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6 腐烂病
4.6.1 由真菌的丝核菌为害的症状
先从植株基部的叶柄或根茎处侵染,初期病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并逐渐向叶柄和叶片扩展蔓延.也有的在叶缘形成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再向叶球里层发展。最后全株腐烂,在病部可见稀疏菌丝。由4.6.2 细菌的欧氏杆菌为害的症状
在植株基部出现半透明水渍状。并不断扩大,病部有浅灰褐色粘稠状物溢出,有恶臭气味。由真菌的丝核菌引起的生菜腐烂病,发病条件为温暖高湿。在田间栽培密度过大、植株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田间初侵染源为土地中越冬的病残体及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上的菌丝体或菌核。由细菌的欧氏杆菌引起的生菜腐烂病。主要发病条件为植株生长差,地势低洼,管理粗放,虫害严重及植株易形成伤口时发病。病源菌在田间枯枝落叶、杂草及土壤中大量存在,能否侵入和发病主要看植株是否有伤口和生长是否差。
4.6.3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  针对真菌引起的腐烂病可用按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保证苗期不受害。(2)加强栽培管理  播种及移栽前要清除田问植株残体。并施足腐熟的有机肥。防止大水漫灌和土壤积水使田间湿度过高.注意通风排湿。在幼苗生长到3~4片真叶时,可喷施1:500尿素•葡萄糖水溶液,每隔7~8d喷施1次,连续2次.起到调节植株体内氮糖比,加强叶片营养,提高抗病性。(3)化学防治 土壤处理整地前撒施五氯硝基苯30~60kg/hm2,翻地、整匀7天后种植。对真菌引起的腐烂病可用70%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2~3次,10d左右1次。对细菌引起的腐烂病,可喷施新植霉素250微克/升,间隔7d左右1次,连续2~3次,可控制生菜腐烂病发生。
5 采收
生菜的采收期较为灵活,一般定植后40~70d即可采收,规格无严格要求,可根据市场需要而定。

 

                                                                          本文章出自 爱绿士种业

 
最新供应信息
【供应】 珍品早杂一号肉丝瓜 07-18
【供应】 新青玉 05-23
【供应】 雪晶 05-23
【供应】 日本甜宝 05-23
【供应】 圣骑士San Knight F 03-25
【供应】 春晨长红茄 F1 09-26
【供应】 强者--甘蓝 09-12
【供应】 韩国百通-红秀八号辣 08-16
【供应】 欧罗马--黄罗曼类型 08-12
【供应】 改良芬德 08-12
图片新闻
招商广告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本站律师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鄂ICP备 05024092号    免费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信息咨询    电话:027-88081700    QQ:7502511
特别声明:所有本网站的内容的知识产权归种子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录、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述条款种子网保留对其修改以及最终解释权